以下是關于淘寶平臺判責率的計算公式、指標標準及說明的整理:
**一、平臺判責率計算公式**
**公式**:
平臺判責率 =
(近30天判定為賣家責任的糾紛退款筆數 + 判定投訴成立的投訴筆數 + 平臺介入后判定為商家責任生效的協同工單數)
/
近30天支付成交訂單筆數
**統(tǒng)計周期**:
- **分子數據**:統(tǒng)計前36天至前7天(T-36到T-7)的判責數據(因投訴判責后有7天申訴和處理時效)。
- **分母數據**:近30天支付成交訂單筆數(統(tǒng)計周期:T-37~T-8)。
**關鍵定義**:
1. **糾紛退款量**:近30天(售中+售后)判定為賣家責任且生效的退款筆數,未判定為商家責任的不計算在內。
2. **投訴判責量**:近30天投訴介入判定成立且處罰生效或賠付生效的投訴筆數,商家自行處理完結(小二未介入)的投訴不計入。
3. **平臺協同工單判責量**:近30天平臺介入后判定為商家責任生效的協同工單數,僅包括普通工單(營銷預警、提醒發(fā)貨等非協同工單不計入)。
---
### **二、指標標準說明**
根據用戶提供的標準,平臺判責率分為6個等級,具體如下:
| 指標等級 | 判責率標準 |
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|
| 極差 | ≥18.7500% |
| 很差 | 12.8205%~18.7500% |
| 差 | 8.3333%~12.8205% |
| 中 | 2.0000%~8.3333% |
| 良 | 0.3924%~2.0000% |
| 優(yōu) | <0.3924% |
**注**:
- 若近30天支付訂單筆數低于10筆,則不考核該指標。
- 判責率越低,代表商家責任糾紛越少,服務質量越高。
---
**三、優(yōu)化方向與注意事項**
**1. 降低判責率的核心措施**
- **減少糾紛退款**:
- 明確商品描述,避免夸大宣傳或虛假承諾。
- 提升質檢標準,減少質量問題導致的退貨。
- 優(yōu)化售后服務,主動解決消費者問題(如極速退款、補償方案)。
- **減少投訴成立**:
- 規(guī)范客服話術,避免承諾無法兌現的服務(如“保證效果”)。
- 對投訴訂單優(yōu)先協商解決,避免小二介入判定。
- **優(yōu)化協同工單處理**:
- 及時處理平臺任務(如催發(fā)貨、售后咨詢),避免升級為判責工單。
**2. 數據監(jiān)控與申訴**
- **查看數據**:通過【客戶之聲-服務報告-糾紛體驗】模塊查看判責明細(糾紛退款、投訴、協同工單)。
- **申訴爭議判責**:若判責有誤,需在判責成立后72小時內通過【申訴中心】提交證據(如物流底單、聊天記錄)。
**3. 合規(guī)操作**
- 避免通過補單等違規(guī)方式人為降低判責率,否則可能被平臺處罰。
- 關注平臺規(guī)則更新(如2025年新規(guī)),及時調整運營策略。
**四、總結**
平臺判責率是綜合評估商家售后責任的重要指標,直接影響店鋪權重和流量分配。商家需通過提升商品質量、優(yōu)化服務流程、規(guī)范客服操作等方式降低判責率,同時關注平臺規(guī)則變化,確保數據合規(gu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