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多多推廣邏輯巨變!2個月實驗數(shù)據(jù)曝光:這樣投錢少,賺更多!!最近和100+拼多多商家聊天,聽到最多的抱怨是:“每天燒500...
拼多多推廣邏輯巨變!2個月實驗數(shù)據(jù)曝光:這樣投錢少,賺更多!!
最近和100+拼多多商家聊天,聽到最多的抱怨是:“每天燒500塊投廣告,銷量不升反降!”“店鋪評分越來越低,快遞費還漲了!”“錢花了不少,平臺連個響都聽不見……”
作為帶過50+店鋪從0到月銷百萬的運營老炮兒,我必須說句大實話:拼多多的推廣邏輯,早就變了!
我們團隊用2個月時間,測試了200+鏈接、100+店鋪,終于摸透了平臺的新規(guī)則——不是錢花得多就有流量,而是要“投得準、投得及時、投得劃算”!
一、投得準:從“全店撒網(wǎng)”到“精準狙擊”,垃圾鏈接該放棄了!
以前做推廣,很多商家習慣“全店托管”——把50個鏈接一起拉進推廣計劃,每個鏈接分不到10塊錢預算,想著“廣撒網(wǎng)總能撈到魚”。
但現(xiàn)在?拼多多早把“流量扶持”收得干干凈凈!
我們實測了一組數(shù)據(jù):
舊方法:10個鏈接全店推廣,日均預算500元,每個鏈接分50元。結果:7個鏈接0轉化,2個鏈接勉強出1-2單,1個鏈接出10單,整體ROI(投入產(chǎn)出比)僅1:1.2。
新方法:篩選出5個“有熱度產(chǎn)品”(搜索指數(shù)>5000、近7天競品銷量>200單、轉化率>3%),集中預算(每個鏈接100元),結果:5個鏈接全部出單,其中3個鏈接日出20+單,整體ROI飆升至1:3.8!
結論很扎心:垃圾鏈接沒人買,是有原因的!
與其在沒流量的鏈接上“白扔錢”,不如把預算砸在“能跑量的產(chǎn)品”上——現(xiàn)在拼多多的流量,只給“有潛力的爆款”,不給“僵尸庫存”!
怎么選“有熱度產(chǎn)品”?記住3個指標:
搜索指數(shù):用“多多情報*”查,近30天搜索量>5000;
競品銷量:同款鏈接近7天銷量>200單(說明市場有需求);
轉化率:商品詳情頁“商品分析”里,轉化率>3%(用戶愿意買)。
二、投得及時:避開競品鋒芒,巧打時間差,點擊率翻倍!
上周和一個做家居的商家聊天,他說:“我每天上午10點投推廣,結果點擊率才2%,錢花得肉疼!”
我讓他查了下競品——果然,隔壁銷量TOP3的店鋪,全在他投流的時間段(上午10點)開推廣!
這就是拼多多的“流量爭奪潛規(guī)則”:同一時間段、同一品類的推廣鏈接,系統(tǒng)會優(yōu)先展示“預算充足”或“歷史表現(xiàn)好”的產(chǎn)品。你和競品硬碰硬,最后只會“兩敗俱傷”!
我們團隊用了個笨辦法:監(jiān)控競品投放時間,打“時間差”!
具體操作:
用“多多情報*”或“*偵探”,記錄競品店鋪的推廣時段(比如A店上午9-11點推爆款,B店下午3-5點推新品);
制作“交叉推廣時間表”:競品上午推A產(chǎn)品,我們就下午推同款;競品晚上不投,我們就晚上加大預算;
同款產(chǎn)品錯峰投放,避免和競品“撞車”。
測試結果讓人驚喜:某家居店的“ins風餐具”,原本上午投流點擊率2%,調(diào)整到競品閉店后的下午3點投放,點擊率直接漲到5.8%,單日銷量翻了3倍!
記?。涸谄炊喽?,不是“誰錢多誰贏”,而是“誰更懂躲著競品”!
三、投得劃算:保利潤比沖量重要100倍!
最近和幾個做跨境的朋友聊天,他們說:“現(xiàn)在做國內(nèi)電商,賺的錢全給平臺和快遞打工;做跨境,利潤是自己說了算!”
其實國內(nèi)電商也一樣——拼多多的“吸血模式”越來越明顯了:
快遞費漲了(首重從3元漲到5元);
平臺罰款嚴了(虛假發(fā)貨扣保證金、延遲發(fā)貨扣流量);
投訴處理緊了(用戶隨便找個理由就能退款)。
我們團隊算了筆賬:
以前為了沖GMV(銷售額),賣100元的貨,成本80元,快遞5元,平臺扣點5元,利潤只剩10元;
現(xiàn)在調(diào)整策略:只推“利潤≥15元”的產(chǎn)品,100元的貨,成本70元,快遞5元,平臺扣點5元,利潤20元——雖然銷量少了20%,但總利潤反而漲了50%!
現(xiàn)在的拼多多,不是“卷銷量”,而是“卷活著”!
尤其是中小商家,千萬別學大公司“燒錢沖量”——你燒的是真金白銀,人家燒的是融資。保住利潤,慢走穩(wěn)點,才是活下去的關鍵!
最后說句大實話:未來的電商風口,在跨境!
聊完國內(nèi)的“生存法則”,想和所有電商人說句掏心窩的話:別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!
跨境的風口,真的來了——保守估計還有3年紅利期!
政策支持:“跨境電商綜試區(qū)”擴至165個,退稅、物流補貼力度大;
市場需求:海外消費者瘋搶中國商品(3C、家居、服飾類目,海外銷量是國內(nèi)的3倍);
利潤空間:跨境客單價比國內(nèi)高3-5倍,物流成本占比低(國內(nèi)快遞5元,跨境海運5元/公斤)。
我認識的一個95后,去年辭職做跨境,現(xiàn)在團隊10人,月利潤20萬+;還有一個做淘寶失敗的老哥,學了跨境運營,現(xiàn)在在深圳買了房。
如果擔心風險,可以先學——學會了去跨境公司上班,義烏這邊跨境運營崗月薪普遍1.5萬+,比大多數(shù)傳統(tǒng)行業(yè)強多了!
寫在最后:
拼多多的推廣邏輯變了,但電商的本質(zhì)沒變——用對方法,才能賺錢。與其在紅海里卷到?jīng)]利潤,不如抽時間學跨境,給自己留條后路。